根据体育总局机关党委通知要求,纪检组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在建党96周年之际,以“精准扶贫调研、结合实际帮扶”为主题过好党日,到体育总局定点扶贫县中的重点帮扶村,了解扶贫工作情况,开展走访座谈,梳理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深入了解扶贫工作情况 坚决打赢扶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脱贫,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总书记情之所系、心之所惦。纪检组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担当,坚持群策群力、问题导向、凝聚合力,认真查找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以“钉钉子”的精神解决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向前推进。纪检组党支部全体同志主动参与、积极帮扶,党员领导干部均以普通党员身份带头捐款,其他同志积极响应,合计捐款10000元,用于总局定点帮扶村的支部建设和党务工作。 党支部全体同志第一站即到山西省繁峙县繁城镇,同镇村同志面对面了解实情,在深入交流互动中深入了解扶贫工作情况。繁城镇辖35个行政村,11900户30074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28户6898人,贫困发生率24%。党支部全体同志对镇特色农业、鲜果经济林、中药材种植等九大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咨询,对项目推进情况、遇到的困难和实际各自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交流,初步了解了繁城镇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全体同志走访了上西庄村党支部委员,了解了扶贫工作主要内容和重点措施,询问了贫困人口基本情况、致贫的原因和目前的扶贫办法措施,听取了一些老党员的情况介绍及看法想法。全体同志参观了上西庄村作为产业扶贫项目的果树种植园和鸡苗养殖场,实地查看扶贫项目的落实情况,了解初步推进效果。全体同志到田地中干农活,同正在干活的村民一起除草、翻地,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月1日上午,党支部全体同志到繁峙县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观,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进入教育基地,几个展厅带给同志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前赴后继、革故鼎新的历史征程的同时,通过 “机遇”、“荣誉”、“贪欲”、“监狱”四个篇章,以活生生的实例展示了反腐的成果,“声色光电”的烘托与典型案件共同塑造的独特警示教育效果。一楼大厅墙上的查办案件一览表清晰的记录着该县所查办的所有案件,彰显出办案力度与高压反腐态势,提醒大家“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各层走廊和楼梯口悬挂的历史典故、名人事迹,充满正能量和感染力,对同志们以正面示范,提供践行目标。 二、上西庄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西庄村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对口帮扶村,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县城西北,地型为平川丘陵结合型。全村耕地450余亩,人口126户305人,其中贫困户48户137人。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地形较为复杂,自然资源有限。上西庄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形比较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抗灾害度较差。以种植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坡地居多,土壤品质不好,水土流失严重;主要种植玉米、谷子、黍子和少量果树,未形成规模,机械化程度低,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 二是人员外流较多,缺乏致富途径。全村总户数虽然不多,但是人户分离比例较大。年轻人外出打工多,留下来的多为老年人和幼年群体,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该村位置较为偏僻,环境封闭,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大多外出务工和从事农业,缺乏能够致富的产业和技术,因病、因残等因素致贫较多,这些问题制约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村支部自身建设滞后。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知识,后继乏人,全村党员共有19人(包括第一书记),其中45岁以下党员3人(包括第一书记),60岁以上12人,最大年龄88岁,平均年龄65岁。村支部主要依靠派驻人员开展工作,村支部委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不足。 三、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的建议 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交流,纪检组党支部对上西庄村的扶贫工作提出了二条建议: 第一,切实加强支部建设。要发挥党建优势,改进工作作风,帮扶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奔小康。在积极摸清贫困状况,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晓百家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把支部建成堡垒型、服务型班子,支部班子成员要增强活力,在动员、带领群众致富和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同时抓紧培养年轻党员,吸引复转军人、离退休党员,吸收非党员的村委会成员入党,不断扩大党员队伍,逐步调整改进村支部人员结构。加大对村党支部建设的投入,解决党建经费来源,强化履职保障。 第二,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的主体责任。一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公共积累,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扶贫攻坚的作用。二是整合土地资源,用好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



|